4.7.6.1現場處置程序:
4.7.6.2火災爆炸產生的污染物專項處置預案
4.7.7事故應急處理和控制措施
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4.7.7.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4.7.7.2泄漏物控制
如果有可能,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方法有二類:
在調度的指令下進行,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采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
容器發生泄漏后,應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修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
成功堵漏的因素有四:
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
泄漏孔的尺寸
泄漏點處實際或潛在的壓力
泄漏物質的特性
4.7.7.3泄漏物處理
泄漏物處置主要有四種方法:
圍堤堵截:如果泄漏物為液體,泄漏到場面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外排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通常采用水槍或消防帶向有害物蒸汽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使用這一技術,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確保污染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
對于可燃物,也可在現場施放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
對于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收容:對于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將泄漏出的物料收入容器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黃沙、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
4.7.7.4人員疏散方案
聽到工廠區域需要疏散人員的警報時,工廠區域內的人員迅速、有序地撤離危險區域,并到指定地點結合,從而避免人員傷亡。裝置負責人在撤離前,利用最短的時間,關閉該領域內可能會引起更大事故的電源和管道閥門等。
(1)事故現場人員的撤離:
人員自行撤離到上風口處,由當班人員負責清點人數。當班負責人應組織所有人員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順序從最危險地段人員先開始,相互兼顧照應,并根據風向指明集合地點。人員在安全地點集合后,當班負責人清點人數后,向生產主管報告人員情況。發現缺員,應報告所缺員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
(2)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
由事故單位負責報警,發出撤離命令,接命令后,當班負責人組織疏散,人員接通知后,自行撤離到上風口處。疏散順序從最危險地段人員先開始,相互兼顧照應,并根據風向指明集合地點。人員在安全地點集合后,當班負責人清點人數后,向生產主管報告人員情況。發現缺員,應報告所缺員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
(3)、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
負責搶險和救護的人員在接指揮部通知后,立即帶上救護和防護裝備趕撲現場,等候調令,聽從指揮。由臨時負責人分工,分批進入事發點進行搶險或救護。在進入事故點前,臨時負責人必須向指揮部報告參加搶修(或救護)人員數量和名單并登記。
搶修(或救護)隊完成任務后,臨時負責人向指揮部報告任務執行情況以及搶險(或救護)人員安全狀況,申請下達撤離命令,指揮部根據事故控制情況,必須做出撤離或繼續搶險(或救護)的決定,向搶險(或救護)隊下達命令。臨時負責人若接撤離命令后,帶領搶險(或救護人員)撤離事故點至安全地帶,清點人員,向指揮部報告。
(4)、周邊區域的單位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當事故危急周邊單位、社區時,由指揮部人員向政府以及周邊單位書面發送警報。事態嚴重緊急時,通過指揮部直接聯系政府以及周邊單位負責人,由總指揮部親自向政府或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撤離的具體方法和方式。
撤離方式有步行和車輛運輸兩種。
(5)、撤離方法:
撤離方法中應明確應采取的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撤離方向和撤離距離。撤離必須是有組織性的。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人防護用品或采用簡易有效的防護措施,并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應向上風向轉移(在車間樓頂等高處設立風向標);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每個車間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并有明顯標志。撤離距離應為上風向1000m以上。
4.7.7.5危險區的隔離
(一)危險區的設定
公司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按危險程度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事故中心區、事故波及區和受影響區。
(1)事故中心區;即距離事故現場0-100m區域。此區域為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高,并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筑物設施和設備的損壞,人員急性中毒的危險。
(2)事故波及區:批距離事故現場100-1000m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較高,造成作用時間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和損壞,或者造成輕度中毒危險。
(3)受影響區:指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域可能有從事故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危害。
(二)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法
為防止無關人員誤入現場造成傷害,按危險區的劃定,劃定事故現場隔離區范圍。
(1)事故中心區:以距離事故中心約100m道路口上設置紅白色警戒色帶標識,寫上“事故處理,禁止通行”字樣,在圓周每50m距離上設置一個警戒人員。專業警戒人員(保衛處)必須著正規服裝,并佩戴印有“警戒”標識字樣的袖套。義務警戒人員必須佩戴印有“警戒”標識字樣的袖套。若政府其他部門的人員參與警戒,必須著正規服裝。
(2)事故波及區:以距事故中心約1000m 道路口上設置紅白相間警示色帶標識,寫上“危險化學品處理,禁止通行”字樣,在路口設身著制服帶“警戒”標識字樣袖套一人。
(三)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1)事故中心區外的道路疏導由保衛處負責,在警戒區的道路口上設置“事故處理,禁止通行”字樣的標識。并指定人員負責指明道路繞行方向。
(2)事故波及區外道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禁止任何車輛和人員進入,并負責指明道路繞行方向。
4.7.7.6傷員救護原則
(1)發生傷亡事故,搶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爭,及時、果斷、正確,不得耽誤、拖延;
(2)救護人員進入有毒氣體區域必須兩人以上分組進行;
(3)救護人員必須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救護;
(4)救護人員必須聽從指揮,了解中毒物質及現場情況,防護器具佩戴齊全;
(5)迅速將傷員抬離現場,搬運方法要正確。
(6)急救方法有人工呼吸、肺部按壓等措施。
(7)搬運傷員時需要遵守下列規定:
a根據傷員的傷情,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工具,注意保護受傷部位;
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傷員,禁止背運,應使用擔架或雙人抬送。
c搬運時動作要輕,不可強拉,運送要迅速及時,爭取時間;
d嚴重出血的傷員,應采取臨時止血包扎措施;
e救護在高處作業的傷員,應采取防止墜落、摔傷措施。
f搶救觸電人員必須在脫離電源后進行。
4.7.8.1氰化鈉的物化性質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072
白色粒狀或熔塊。在充分干燥 時無氣味,在濕空氣中吸濕并分解產生微量的氰化氫氣體(苦杏仁氣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強堿性,易水解。在空氣存在下其溶液能很快溶解金和銀。熔點 563℃。劇毒,LD50(大鼠,經口)6.44mg/kg,最小致死量(人,經口)2.85mg/kg。有腐蝕性。密度:相對密度(水=1):1.60,30%液體氰化鈉(水=1):1.2。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穩定性:穩定
外觀與性狀:白色或灰色粉末狀結晶,有微弱的氰化氫氣味
危險標記:13(無機劇毒品)
該品屬高毒類,人口服致死量約為1~2mg/kg。它的毒性作用是在體內釋放氰基(-CN),與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結合,使細胞色素失去傳遞電子能力,使呼吸鏈中斷。出現細胞內窒息 引起組織缺氧而致中毒。
4.7.8.2毒性
⒈ 人在吸入高濃度氣體或吞服致死劑量氰化鈉時,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⒉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現乏力、頭昏、頭痛、惡心、胸悶、呼吸困難、心慌、意識障礙等表現,甚至并發呼吸衰竭而死亡。
⒊ 嚴重中毒非瞬間死亡者,其臨床表現可分前驅期、呼吸困難期、痙攣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進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區分。
4.7.8.3急救
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塵或氰化氫氣體。亦可通過皮膚、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氫氰酸0.06克,氰化鈉0.1-0.3克即可死亡。
2. 吸入氰化鈉粉塵或吸入氰化氫氣體,應立即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用解毒劑解毒, 中毒特別嚴重者呼吸、心跳驟停,按心肺復蘇方法進行搶救; 當身上沾上氰化鈉粉塵或被氰化鈉溶液濺污時,應及時脫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沖洗皮膚,皮膚灼傷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傷處。
3. 解毒劑的應用
如發生氰化鈉中毒,用3%亞硝酸鈉10-15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靜脈緩慢注射。注射完畢后隨即用同一針頭同一部位即刻緩慢靜脈注射50%硫代硫酸鈉25-50ml。如誤服氰化鈉可用10%硫代硫酸鈉溶液或1:2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洗胃后給適量硫酸亞鐵溶液口服。
4.7.8.4燃爆及消防措施
氰化鈉本身不會燃燒, 但易產生劇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氫氣體,與硝酸鹽、亞硝酸鹽反應強烈,有爆炸危險。在貯存及運輸使用過程中,如發生火災,可用水、黃砂、干粉滅火機撲救其它物品,切忌沖入氰化鈉火災現場中, 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禁用酸堿性或四氯化碳滅火器,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應佩戴好防毒面具。
4.7.8.5液體氰化鈉泄漏處理
1、如果車間氰化鈉管道法蘭片連接處密封墊破損滴漏,由車間操作人員關閉管道閥門,并通知值班長。值班長在接到車間人員報告后,立即通知機修人員到達現場,并安排操作人員對管道進行沖洗,沖洗水收集在塑料桶或其他容器內,送至污水處理站處理。機修人員到現場后,在班長的監護下,進行加固或更換密封墊。
2、如果車間氰化鈉管道焊接處泄漏,發現人員立即向值班長報告。值班長接到報告后,立即安排操作人員關閉管道泵、閥門等緊急措施,同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請求啟動Ⅱ級響應預案。應急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Ⅱ級響應預案,各應急小組趕赴現場。事故控制組進一步檢查機泵、閥門等關、停設備設施,堵漏,切換雨污分流、事故池閥門等措施。事故處理組查明泄漏的原因,對泄漏的管道進行置換、洗消,產生的含氰廢水收集至事故池,加硫酸亞鐵進行破氰處置。應急監測組監測氰根濃度達標后才能轉至污水調節池進一步處理。應急救援組在確保能動火的前提下,穿戴好防護用品對管道進行維修作業,盡快消除污染源。
3、如果氰化鈉儲罐發生底閥破損,無法關閉造成大量泄漏,發現人員立即向值班長報告。值班長接到報告后,立即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請求啟動Ⅰ級響應預案。應急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Ⅰ級響應預案,各應急小組立即趕赴現場。在指揮長的統一部署下展開工作。
(1)事故控制組用備用橡皮塞或木樁對泄漏點進行堵漏,切斷與其他計量罐、反應釜相關聯的閥門。切換雨污分流和事故池的閥門。
(2)應急救援組對尚未污染的物料和設備進行轉移、隔離。
(3)事故處理組對泄漏至圍堰內的少量氰化鈉,用應急泵轉運至車間計量槽或反應釜暫存。如果泄漏量過大,立即聯系曙光化工廠運輸部調用氰化鈉專用儲罐車輛,進行轉運,確保氰化鈉不能通過雨水管網或地面流至廠外。曙光化工廠運輸部聯系人:段勝 電話:13965202935
(4)通訊保障組負責通知周邊單位石化五建和索隆新材料公司,應對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同時聯系專家組成員到達現場。
(5)應急保障組在接到指揮部的指令后,立即啟用應急器材和防護器材,及時將應急物資送達事故現場。財務部對應急需要的資金提供保障。
(6)應急監測組在接到指揮部的指令后,立即帶上必須的分析儀器、藥劑,現場對氰化物進行分析,對因氰化鈉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不能分析時,及時聯系安慶石化或安慶市應急救援中心協助檢測。
(7)專家組在接到指揮部的指令后,應立即趕往事故現場,指導事故的控制和搶險救援工作。
4、氰化鈉圍堰內因沖洗地面而產生的大量含氰廢水收集到事故池后,在專家和應急監測組人員的指導下,加入硫酸亞鐵進行破氰處理,直至氰根濃度檢測在1.0mg/L以下,再用應急泵調至污水調節池進一步處理。
4.7.8.6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時,操作人員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 口罩并備好防毒面具, 避免氰化鈉直接接觸皮膚或吸入氰化鈉粉塵。工作結束后,必須用清水或5% 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反復沖洗,并進行沐浴,換上清潔衣服。工作期間嚴禁飲食、吸煙。
操作時,因氰化鈉極易水解(在60℃以上的水溶液生成氨及甲酸鈉),在使用氰化鈉過程中,氰化鈉水溶液溫度不宜過高,以防生成甲酸鈉影響使用效率。另外,一定濃度的氰化鈉水溶液,隨放置時間的增加, 氰化鈉含量會因水解而降低,這在操作過程中切記并加以注意。
貯存和使用氰化鈉過程中,要切記不要與酸類、亞硝酸鹽、硝酸鹽等物質放置一處, 或者把氰化鈉暴露于酸性環境下,這樣會降低產品質量和使用效果;也不可長期貯藏在潮濕的環境里和露天堆放, 宜在通風干燥地點貯藏,實行專庫或專柜,雙人雙鎖保管,貯存時要進行檢驗, 定期養護,控制貯存場所的溫濕度, 并進行相應的通風或降潮濕措施,貯藏地點要準備相應的防毒口4.7.8.7防護措施
在生產使用、搬運、貯存氰化鈉過程中, 為保護作業人員免受傷害,工藝設備要嚴格密閉,防止泄漏, 并且要提高自動化水平,減少操作人員與氰化鈉接觸;崗位要保證良好的通風,減少氰化物粉塵的傷害,生產場所氰化物含量不得超過0.3mg/m³;;衛生設施要齊全,并有急救措施,崗位應配備有專用工作服、手套,防HCN的防毒口罩及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洗眼器及MF2-8型干粉滅火器。
五、安全防護
5.5.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超標時或情況不明時,人員必須穿戴防化服和佩戴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進入現場。崗位人員緊急撤離時可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情況緊急時可用濕布捂住口鼻)。環境監測表明空氣中有毒氣體濃度低于2%時,區域可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頭部防護:戴安全帽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做到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褲腿緊。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腳部防護:穿防酸堿膠靴
其它防護: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撤離人員經噴淋洗消后才能撤出。
5.5.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
5.5.2.1組織群眾按計劃、有組織從疏散通道撤離至安全地帶。
5.5.2.2發放口罩、毛巾,指導群眾捂住口鼻向上風頭撤離。
5.5.2.3在事故發生點外安全地帶,設立應急避難場所。
5.5.2.4受傷群眾安排到就近醫院及時治療。
六、次生災害防范
6.1由應急監測組對現場環境進行監測,參加救護人員以互助監護為主,必須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救護原則處理。因不可預見的因素而導致隊員受傷的,其他人員發現時必須向指揮部報告,并做出是否申請支援的決定,若申請支援時,由指揮部下達預備隊進入事故現場參加的命令。為防止次生災害,發生以下情況,應急、搶險人員可以先撤離事故現場再報告:
(1)事故已經失控;
(2)個體防護裝備已經損壞
(3)出現爆炸和火災和征兆
6.2發生下列情況,指揮部必須下達讓應急、搶險隊員撤離的命令:
(1)事故已經失控;
(2)應急、搶險隊員個體防護裝備損壞
(3)出現爆炸和火災和征兆
6.3 當環境事故發生后嚴重影響到了廠內以及受保護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時,應當組織人員疏散,疏散時,遵循以下原則:
6.3.1保證疏散指示標志明顯,應急疏散通道出口通暢,應急照明燈能正常使用
6.3.2明確疏散計劃,由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小組按負責部位進入指定位置,立即組織人員疏散。
6.3.3疏散小組用最快速度通知現場人員,按疏散的方向通道進行疏散。
6.3.4積極配合好有關部門(公安消防隊)進行疏散工作,主動匯報事故現場情況。
6.3.5事故現場有被困人員時,疏導人員應勸導被困人員,服從指揮,做到有組織、有秩序地疏散。
6.3.6正確通報、防止混亂。疏導人員首先通知事故現場附近人員先疏散出去,然后視情況公開通報,告訴其他區域人員進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發生擁擠影響順利疏散。
6.3.7口頭引導疏散。疏導人員要用鎮定的語氣,呼喊、勸說人們消除恐懼心里,穩定情緒,使大家能夠積極配合進行疏散。
6.3.8廣播引導疏散。利用廣播將發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員的區域,安全的區域方向和標志告訴大家,對已被困人員告知他們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6.3.9事故現場直接威脅人員安全,疏散組人員采取必要的手段強制疏導,防止出現傷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彎、叉道等容易走錯方向的地方設疏導人員,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誤入死胡同或進入危險區域。
6.3.10對疏散出的人員,要加強脫險后的管理,防止脫險人員對財產和未撤離危險區的親人生命擔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現場。必要時,在進入危險區域的關鍵部位配備警戒人員。
6.3.11專業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疏導人員若知曉內部被困人員,要迅速報告,介紹被困人員方位、數量。
6.4緊急避難場所
6.4.1選擇合適的地區或建筑物為緊急避難場所;
6.4.2做好宣傳工作,確保人人了解緊急避難場所的地址,目的和功能;
6.4.3緊急避難場所必須有醒目的標志牌;
6.4.4緊急避難場所不得作為他用。
6.5交通疏導
1.發生嚴重環境事故時,應急領導小組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匯報事故情況,安排好交通封鎖和疏通;
2.設置路障,封鎖通往事故現場的道路,防治車輛或者人員再次進入事故現場;
3.配合好進入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小隊,確保應急救援小隊進出現場自由通暢;
4.引導需經過事故現場的車輛或行人臨時繞道,確保車輛行人不受危險物質的傷害。
6.6針對公司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進行一次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的自身宣傳活動。
宣傳內容:
1)、公司生產中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健康危害、防護知識等;
2)、公司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知識、導致哪些危害和污染,在什么條件下,必須對周邊人員進行轉移疏散;
3)、人員轉移、疏散的原則以及轉移過程中的注意安全事項。
4)、對因事故而導致的污染和傷害的處理辦法。
7.1 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經被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7.2 應急終止的程序
(1)由現場各應急小組向指揮部匯報,經現場指揮部批準;
(2)現場指揮長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相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應急指揮部應根據政府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須繼續進行為止。
7.3應急終止后的環境監測與評估
(1)由應急指揮辦公室負責通知公司各辦公室,各科室及車間以及附近周邊企業、村莊和社區危險事故已經得到解除;
(2)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凈化;
(3)由應急指揮辦公室負責對于此次發生的環境事故,對起因,過程和結果向公司負責人以及相關部門做詳細報告;
(4)全力配合事件調查小組,提供事故詳細情況,相關情況的說明以及各監測數據等,并查明事故原因,調查事故造成的損失,明確責任;
(5)對整個環境應急過程評價;并對環境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總結,并向公司領導匯報;
(6)針對此次突發環境事件,總結經驗教訓,并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7)由各相關負責人對應急儀器、設備及裝備進行維護、保養。
8.1、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8.2、安置受災人員,賠償受災人員損失。
8.3、對處理事故時產生的消防水和洗消水,集中收集到事故池進行處理。對處理事故時產生的危險固廢,委托銅陵市正源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處理。
8.4、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對受污染生態環境進行恢復。
8.4保險
我公司為員工辦理保險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發生重大環境事故后,受災人員應當視為工傷,享受工傷保險。
為具有應急救援任務的應急救援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以防在救援時受到意外傷害,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
九、應急保障
9.1應急保障計劃
公司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上崗培訓制度、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檢查運輸車輛實際運行制度(包括行駛時間、路線,停車地點等內容)、以及定期演練等制度。并定期進行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包括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以保障企業環境安全。
9.2應急資源
9.2.1應急隊伍保障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事故應急的責任,各專業隊伍是事故應急的骨干力量,擔負著公司內各類事故的和處置工作。
(1)搶險、搶修隊
由公司生產部生產骨干、維修工、電工等成員組成。
由生產部副部長負責,指揮事故搶險、搶修任務。
(2)物資供應運輸隊
經營部負責擔負事故搶險、搶修所需物資的供應運輸任務。
(3)義務清除污染源隊
主要由生產部骨干員工組成。
由生產部副部長負責,擔負在突發事故時的火災撲救和指揮部安排的其他任務(如洗消和搶救傷員等)。
(4)醫療救護隊
由公司后勤人員組成。
由公司辦公室負責。擔負事故過程中受傷、中毒等人員的運送、初步救護處理、治療、轉院等工作。
(5)通訊保障隊
由生產部部分電工、儀表工組成。
由生產部(電氣、儀表工)負責。平時認真做好線路維修保養工作,保障在發生緊急事故時,通訊線路的暢通無阻
9.2.2應急保障資金
公司在每年的年度預算中給予環保部門充分合理的經費用于公司環境保護和環境安全,不斷完善環境應急設施,提升公司的環境風險防范能力。
9.3應急物資保障
應急物資包括信息及器材,各單位應負責每周檢查一次,確保完好備用。
9.3.1公司相關信息存放點和保管人:
(1)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工藝流程圖
存放地點:公司存檔。
保管人:崔文才。
(2)消防設施配置圖
存放地點:辦公室存檔及安環部。
保管人:崔文才 (辦公室)、章安村(安環部)。
(3)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存放地點:安環部安全員處
保管人:章安村
(4)公司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存放地點:安環部及生產部
保管人;開志勇
(5)公司事故應急預案
存放地點:公司生產部安全員處
保管人:章安村
9.3.2應急電源、照明
門衛值班室、生產現場及生產帶班長均配有手電筒,作為現場緊急撤離時照明用,當發生事故時,單個生產系統必須完全斷電或者突然斷電時,所有崗位人員由當班班長負責使用應急手電筒有序撤離。在事故的搶險和傷員救護援過程中,由生產部動車車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對事故單位的各個崗位選擇性供電,保證應急和照明電源的使用。
9.3.3應急裝備、物資、藥品
1)搶險搶修裝備:
防爆潛水泵兩臺;千斤頂二個;以及鐵锨、洋鎬、撬棍、常用五金工具等。
2)個體防護裝備
序號 |
名 稱 |
數量 |
擺放地點 |
備 注 |
1 |
全身防化服 |
2 |
車間一樓 |
|
2 |
全臉過濾罐式 防毒面具 |
4 |
車間一樓 |
|
3 |
全臉過濾罐式 防毒面具 |
4 |
倉庫 |
|
4 |
洗眼器 (帶淋浴蓬頭) |
2 |
車間上下層裝有 |
|
5 |
常用勞保用品 |
若干 |
定期發放到職工手中 |
根據公司勞保用品規定發放 |
3)醫療裝備:
車間均備有急救藥箱一個,公司備有創口貼、燙傷膏、急救紗布、醫用酒精、紫藥水、云南白藥等等應急臨時用品。
9.4應急通信
依據現有資源評估,公司采用以下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一)24小時有效報警裝置:
公司內事故報警方式采用內部電話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線路進行報警,由指揮部根據事態情況向公司內部發布事故消息,做出緊急疏散和撤離等警報。需要向社會和周邊發布警報時,由指揮部人員向政府以及周邊單位發送警報消息。事態嚴重緊急時,通過指揮部直接聯系政府以及周邊單位負責人,由總指揮親自向政府或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隨時保持電話聯系。
(二)24小時內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
公司應急人員之間采用內部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線路進行聯系,應急小組成員的聯系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禁止隨意更換電話號碼的行為。特殊情況下,電話號碼發生變更。必須在變更之日起48小時向公司辦公室報告。公司辦公室必須在24小時內向各成員和部門發布變更通知。
公司各部門辦公室皆有對外直通電話。生產班長以上都有手機聯絡,方便了通訊聯絡。
姓 名 |
公司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號碼 |
葉喜來 |
總經理 |
5220968 |
18856230666 |
汪立升 |
副總經理 |
5220061 |
15056212190 |
趙尚書 |
副總經理 |
5860809 |
13856263610 |
開志勇 |
安環部部長 |
5860808 |
13856293577 |
繆振勇 |
電氣工程師 |
5220061 |
18155619852 |
朱永輝 |
設備負責人 |
5220965 |
13955914207 |
王冰 |
車間班長助理 |
5860809 |
13955684102 |
趙長軍 |
車間班長 |
5860809 |
13637141061 |
楊善東 |
車間班長 |
5860809 |
18712186541 |
朱長余 |
化驗室主任 |
5220061 |
18155619851 |
葉 茂 |
倉庫主任 |
5220062 |
13856214945 |
陳曙昕 |
辦公室主任 |
5860809 |
13033173413 |
值班電話 |
辦公室 |
5860809 |
對講機5頻道 |
9.5應急技術
組織有關生產工藝、設備、安全環保等技術人員及相關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控制及處置措施提供提出救災方案、處置辦法;指導現場附近居民和搶險人員自身防護,確定人員疏散范圍的建議;對環境污染的災害損失和恢復方案等進行研究評估,并提出相關建議。
9.6其他保障
9.6.1單位互助
與公司鄰近的單位鑫祥瑞化工有限公司。長期以來,兩公司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由于都是危化品從業單位,能夠依據需要,提供其他相應支持。
9.6.2請求政府協調應急力量
當事故擴大化需要外部力量時,報告安慶市環保局、大觀區環保局等政府機構,說明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的具體地點及不可控因素,請求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全力支持和救護,主要參與部門有:
a、公司部門
協助公司進行警戒,封鎖相關要道,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和污染區。
b、消防隊
發生火災事故時,進行滅火的救護。主要有大觀區消防大隊(距公司約8km)。
c、環保部門
提供事故時的實時監測和污染區的處理工作。
d、電信部門
保障外部通訊系統的正常運轉,能夠及時準確發布事故的消息和發布有關命令。
e、醫療單位
提供傷員、中毒救護的治療服務和現場救護所需要的藥品和人員。
f、其他部門
可以提供運輸、救護物資的支持
十、預案管理
10.1 預案培訓
10.1.1班組級
班組級是及時處理事故、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事故及早發現、及時上報的關鍵,一半危險化學品事故在這一層次上能夠及時處理而避免,對班組職工開展事故急救處理培訓非常重要。每季度開展一次,培訓內容:
(1)針對系統(或崗位)可能發生的事故,在緊急情況下如何進行緊急停車、避險、報警的方法;
(2)針對系統(或崗位)可能導致人員傷害類別,現場進行緊急救護方法。
(3)針對系統(或崗位)可能發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擴大化。
(4)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急必須使用的防護裝備,學會使用方法。
(5)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學習消防器材和各類設備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公司存在危險化學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險性、急救方法。
10.1.2車間級
以車間主任為首、由各專業管理人員和帶班長組成,成員能夠熟練使用現場裝備、設施等對事故進行可靠控制。它是應急的指揮部與班組級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是事故得到及時可靠處理的關鍵。每年進行二次培訓,內容包括:
(1)包括班組級培訓的所有內容。
(2)掌握應急預案,事故時按照預案有條不紊的組織應急。
(3)針對部門實際情況,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擴大化。
(4)針對可能需要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時,部門應采取的各類響應措施(如組織大規模人員疏散、撤離、警戒、隔離、向公司報警等)。
(5)如何啟動部門級應急響應程序。
(6)事故控制必須進行的洗消方法。
10.1.3公司級
各單位日常工作把應急中各自應承擔的職責納入工作考核內容,定期檢查改進。每年進行一次培訓,內容包括:
(1)學習班組級、部門級的所有內容;
(2)熟悉公司級應急預案,事故單位如何進行詳細報警,生產部如何接事故警報;
(3)如何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程序;
(4)各單位依據應急的職責和分工開展工作;
(5)組織應急物資的調運;
(6)申請外部力量的報警方法,以及發布事故消息,組織周邊社區、政府部門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現場的警戒和隔離,以及事故現場的洗消方法。
10.2、預案演練
公司每年舉行二次公司級演練,上半年舉行實戰演練,下半年舉行桌面推演演練,由生產部負責組織。
各部門每季度舉行一次單位級實戰演練,演練計劃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報安環部審核。
10.3預案的修訂
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及時修訂:
應急預案的修訂由應急指揮辦公室根據上述情況的變化和原因,向公司領導提出申請,說明修改原因,經授權后組織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給相關部門。預案修訂應建立修改記錄(包括修改日期、頁碼、內容、修改人)。
10.4預案備案
公司應急預案經大觀區環保局組織專家經評審后,由總經理簽署發布并上報大觀區環境保護局和安慶市環境保護局備案。
十一、附則
11.1預案的簽署和解釋
公司應急預案經大觀區環保局組織專家經評審后,由總經理簽署發布,最終解釋權由應急指揮辦公室負責解釋。
11.2預案的實施
本預案經指揮部組織于修訂發布之日起生效。